当前我在线
关于储蓄型保险争议大的原因,用北京真实案例给你讲透:
常见类型:分红险、年金险、增额寿险等(常包装成「教育金」「养老金」等概念)
核心矛盾点:
1️⃣ 现金灵活度陷阱
[北京真实案例] 朝阳区王女士被推荐某产品时称"想用钱随时取",实际交3年后因丈夫生病想退保,17万保费只拿回8.3万事实:90%储蓄型保险前5年支取必定亏损,5-10年才保本
2️⃣ 预期收益误导套路
[某康公司被通报案例] 业务员展业时演示年化4.8%,实际合同保底利率1.75%,购买5年实际年化2.03%监管明确:不得使用中/高档收益演示说服客户
3️⃣ 保障功能形同虚设
丰台区张先生年缴6万买了某储蓄型重疾险,实际重疾保额仅15万(同等保费纯保障型产品保额可达100万)
4️⃣ 终身复利数字游戏
西城区某银行代销保险称"复利3.5%",实为保额增速3.5%(现金价值增速实际1.8%-2.3%)
正确使用场景(满足3大前提再用):
▷ 已配齐全家基础保障(医疗险+意外险+重疾险)
▷ 手头有50万以上3-5年绝对用不到的闲钱
▷ 接受这笔资金最低持有15年起
还有6位专业答主对该问题做了解答
太平洋保险储蓄型保险,可以简单讲解一下吗?
ETF有风险吗?为什么许多人不建议购买呢?
储蓄型保险的优缺点,新手小白想请教一个问题,
问一问流程:
1.提交咨询
2.专业一对一解答
3.免费发送短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