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货赚的钱究竟来自谁?零和博弈下,盈利的本质是“对手方的亏损”
期货市场是一个典型的零和博弈场所(不考虑交易手续费等成本时),这意味着所有投资者的盈利总和必然等于亏损总和——你赚的钱,本质上来自其他投资者的亏损;反之,你的亏损也成就了别人的盈利。但这并不意味着期货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赌博,理解盈利来源的底层逻辑,能帮助你更理性地参与市场。下面从市场本质、盈利的直接来源、不同交易者的角色分工三个层面展开分析。
一、期货市场的本质:零和游戏(扣除成本后是“负和”)
期货交易与股票市场有本质区别——股票代表的是上市公司的所有权,公司可以通过盈利增长、分红等方式创造长期价值(投资者赚的是企业发展的钱);而期货的本质是“标准化合约的买卖”,它不创造实际价值,只是对未来某个时间点的商品价格达成约定。比如你买入一手螺纹钢期货,并不是真的拥有一吨螺纹钢,而是和卖方约定“3个月后以4000元/吨的价格交割这吨螺纹钢”。
从整个市场的资金池来看:
如果所有投资者开仓后最终都平仓(不进入实物交割),那么盈利者的利润必然来自亏损者的本金——比如你做多螺纹钢赚了1000元,必然对应另一个做空者亏了1000元;
如果考虑交易成本(手续费、保证金利息等),整个市场的资金还会被“抽水”,最终是“负和博弈”(所有投资者的盈利总和+手续费支出=亏损总和)。
举个例子:假设市场里有A、B两位投资者,A以4000元/吨的价格买入(做多)一手螺纹钢期货,B以同样价格卖出(做空)一手。如果3个月后螺纹钢价格涨到4100元/吨,A平仓赚了1000元((4100-4000)×10吨),B平仓亏了1000元;但如果价格跌到3900元/吨,A亏1000元,B赚1000元。无论涨跌,两人的盈亏总和始终为0(不考虑手续费)。
二、盈利的直接来源:对手方的错误判断或被迫平仓
你赚的钱具体来自谁?可能是以下三类交易者的亏损:
1. 方向判断错误的投资者
期货市场里,每个投资者对价格走势都有不同预期——有人看涨(做多),有人看跌(做空)。如果你的判断正确,而对手方判断错误,盈利就来自对方的亏损。比如:
你通过分析发现,某农产品因主产区干旱导致减产(供应减少),未来价格会上涨,于是做多该品种期货;而另一个投资者认为需求疲软(比如下游消费低迷),选择做空。如果最终干旱确实导致减产,价格上涨,你的多单盈利,做空者的空单就会亏损,你的利润就来自他的亏损。
2. 情绪化交易者(追涨杀跌/扛单)
很多散户投资者容易受市场情绪影响——价格连续上涨时盲目追多(认为还会涨),价格下跌时恐慌抛售(或者硬扛亏损不认输)。这种非理性的操作往往成为“老手”的盈利来源。比如:
某品种因突发利好消息连续涨停,新手投资者看到涨势凶猛,在涨停板位置追多买入;但第二天利好被证伪,价格回落,追多的新手被迫止损平仓,亏损的钱就被提前布局的空头或冷静的多头赚走。
另一种常见情况是“扛单”——投资者持仓后价格反向波动,因不愿认亏而一直持有,直到保证金不足被强制平仓(爆仓),亏损的本金就成了对手方的利润。
3. 被迫交割的产业客户(少数情况)
对于参与实物交割的投资者(主要是产业客户,比如钢厂、农场主),如果对交割规则不熟悉或交割能力不足,也可能成为盈利来源。比如:
某贸易商做空螺纹钢期货,但临近交割月时发现市场上没有足够的货源可供交割(或者交割成本过高),只能被迫平仓认亏;而做多的投资者则通过交割拿到低价货物,或者直接赚取平仓差价。
不过,国内期货市场大部分投资者(尤其是散户)并不会进入实物交割环节,更多是通过平仓(反向买卖合约)来结束交易,因此盈利主要来自其他交易者的保证金亏损。
三、不同交易者的角色分工:谁更容易成为盈利方?
期货市场参与者可以分为产业客户(套期保值者)、机构投资者(专业投机者)、散户投资者(个人交易者),他们的交易目的和盈利模式不同,但整体上盈利的分配遵循“强者恒强”的规律。
1. 产业客户:套保为主,盈利并非首要目标
钢厂、农场主、贸易商等产业客户参与期货市场,主要是为了锁定未来的原材料采购价格(买入套保)或产品销售价格(卖出套保),规避价格波动风险。比如:
钢厂担心3个月后铁矿石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会在当前买入铁矿石期货合约(锁定采购价)。如果未来铁矿石真的涨价,钢厂虽然期货头寸盈利,但现货采购成本也上升了,整体盈亏基本平衡(套保成功);如果铁矿石跌价,期货头寸亏损,但现货采购成本降低,同样达到对冲效果。
这类客户的交易通常是“对冲性质”,盈利不是首要目标,更多是通过期货市场稳定经营利润。他们的对手方往往是投机者(散户或机构)。
2. 机构投资者:专业分析+严格风控,盈利概率更高
期货公司资管、私募基金、量化交易团队等机构投资者,通常具备更强的研究能力(比如专业的宏观分析、产业链调研)、技术工具(比如程序化交易模型)和严格的风控体系(比如止损规则、仓位管理)。他们的盈利来源可能是:
捕捉市场趋势:通过分析供需基本面(比如库存数据、产能变化)、宏观政策(比如美联储利率调整对大宗商品的影响),提前布局趋势性行情(比如做多因供应短缺而上涨的原油期货)。
套利策略:利用不同合约(如近月与远月)、不同市场(如国内与国外)、不同品种(如螺纹钢与铁矿石)之间的价差异常,进行低风险套利(比如当近月合约比远月合约价格低太多时,买入近月卖出远月,等待价差回归)。
高频交易:通过计算机程序捕捉极短时间内的价格波动(比如毫秒级的买卖差价),但这类策略对技术和速度要求极高,普通投资者难以参与。
机构投资者凭借专业优势,整体上盈利概率高于散户,常成为市场中的“赢家”。
3. 散户投资者:信息与经验劣势下,易成亏损方
散户(个人交易者)通常是市场中的“弱势群体”——信息获取滞后(比如无法第一时间掌握产业库存数据)、交易经验不足(比如不会设置止损、盲目追涨杀跌)、资金量小(抗风险能力弱)。他们的盈利可能来自:
运气成分:比如偶然猜对方向(比如突发消息刺激价格单边上涨,跟风买入后赚了一波),但这种盈利难以持续;
对市场情绪的利用:少数经验丰富的散户能识别其他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比如追涨杀跌时的恐慌或贪婪),反向操作获利(比如价格暴跌后抄底,或暴涨后高位做空)。
但整体而言,散户因缺乏系统性的交易逻辑和风控能力,更容易成为盈利的“贡献者”。据统计,期货市场中长期盈利的投资者占比通常不超过20%(多数研究显示这一比例更低),大部分散户最终因亏损退出市场。
四、总结:如何正确看待期货盈利的来源?
期货赚的钱本质上来自其他投资者的亏损,这是零和博弈的本质决定的。但具体到每个投资者,能否成为盈利方,取决于:
对市场的认知深度——能否通过基本面、技术面或宏观分析,比对手方更准确地判断价格走势;
交易纪律的执行力——能否严格止损、控制仓位,避免情绪化操作导致的巨额亏损;
信息与经验的积累——产业客户靠专业对冲,机构靠团队研究,散户则需要不断学习并找到适合自己的策略。
记住,期货市场不创造额外财富,它只是财富的“再分配场所”。想要长期盈利,不能只盯着别人的钱包,更要提升自己的认知和能力——当你比大多数对手更理性、更专业时,你才可能成为那个“赚走别人亏损”的人。同时,务必敬畏市场,做好风险控制,因为每一次盈利的背后,都有另一个投资者的亏损故事。
还有1位专业答主对该问题做了解答
问一问流程:
1.提交咨询
2.专业一对一解答
3.免费发送短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