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处置效应指的是投资者在处置投资时,倾向于过早卖出盈利的股票,而过久持有亏损的股票。换句话说,就是“出赢保亏”或“拔掉鲜花、浇灌杂草”。这种行为看似不合理,但背后有着深刻的心理原因。为什么人们会这样做呢?主要有几个原因。
首先,这是出于心理账户和损失厌恶的影响。人们天然对亏损感到痛苦,这种痛苦程度甚至超过盈利带来的快乐。当股票亏损时,卖出意味着将账面损失变为实际损失,这会带来强烈的痛苦和后悔,于是人们选择继续持有,期待回本再卖,从而避免这种痛苦。相反,卖出盈利的股票能立刻带来成就感,满足人们落袋为安的心理。其次,这源于自我确认偏差和希望心理。人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投资失误,持有亏损股票相当于推迟面对错误,维持“自己决策正确”的幻觉。同时,人们也对亏损股票抱有回本的希望,甚至盲目乐观地认为它总会涨回来,尽管有时基本面已经变差。最后,缺乏投资纪律和锚定效应也加剧了这种行为。很多投资者没有明确的止损策略,容易用买入价作为心理锚点,总想着“回到成本价再卖”,而不是基于股票未来走势理性决策。这导致他们忽视市场变化,被动持有亏损头寸。
总之,处置效应是一种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可能降低整体收益,增加风险。要克服它,需要建立投资纪律,设置止损点,并学会客观评估持仓,而不是被情绪左右。
如果需要处理账户问题或者了解具体开户流程,欢迎点击头像联系我!10年专业经验免费为您在线指导,提供专属咨询服务,并根据您的需求匹配专属方案!
还有1位专业答主对该问题做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