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处置效应”是一种典型的行为偏差,指投资者倾向提前卖出盈利的股票,却迟迟不愿止损亏损的股票,即“出赢保亏”。
一、为什么会这样?
1.心理账户+损失厌恶
投资者为每只股票设立一个“心理账户”,以买入价为参考点。
盈利时:处于“收益区间”,人变得风险厌恶——怕利润回吐,于是“见好就收”。
亏损时:处于“损失区间”,人反而风险偏好——不甘心认赔,幻想“等它涨回来”。
2.后悔厌恶
卖出亏损股意味着承认错误,带来强烈自责;而卖出盈利股则带来“落袋为安”的满足感,哪怕后面涨得更多。
3.均值回归错觉
很多散户坚信“跌多了会涨”,于是对亏损股产生“跌到底了”的幻觉,反而对盈利股担心“涨太多了要回调”。
二、实际表现
1.散户更明显:研究显示,中国个人投资者的“处置效应”比机构更强烈。
2.牛市中更危险:在上涨行情中,频繁止盈会错过主升浪;而熊市中死扛亏损股则可能越套越深。
三、 如何减少“处置效应”?
1.设好止盈止损规则:比如盈利≥20%才考虑卖出,亏损≥10%强制止损。
2.用量化策略替代主观判断:比如网格交易或趋势跟踪,减少情绪干扰。
3.定期复盘交易:记录每次买卖的理由,事后对照验证,逐步纠正偏差。
总结:“处置效应”不是市场害你亏钱,是你自己用情绪对抗概率。
相关问题可随时加微信交流,提供一对一解决方案。
还有1位专业答主对该问题做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