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在线
老股民对ETF(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接受度相对较低,背后有多重原因,既有投资习惯和认知差异,也有市场环境和收益预期的因素。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老股民的典型投资思维
追求“超额收益”,看不上“平均收益”
老股民多年炒股,往往相信自己能通过选股、择时、技术分析跑赢大盘,而ETF(尤其是宽基指数ETF)只能提供市场平均收益(如沪深300年化8%-10%)。
心理落差:习惯了单只股票单日涨停(+10%)的刺激,难以接受ETF年化10%的“平淡”。
偏好“主动控制权”
ETF是被动投资工具,成分股和权重由指数规则决定,老股民更享受自己选股、调仓的过程,认为“主动操作才能体现水平”。
历史经验影响
部分老股民在早期(如2007年、2015年)通过炒作题材股、小盘股获利,形成了“小盘股=高收益”的路径依赖,对ETF的分散化持仓不感兴趣。
二、ETF的“劣势”在老股民眼中的放大
无法“逆市翻盘”
在熊市中,老股民可能希望通过押注个别超跌股快速回本,而ETF只能跟随市场下跌。
缺乏“故事性”
个股有题材、庄家、消息面等炒作逻辑,而ETF(如沪深300ETF)的涨跌直接挂钩宏观经济,显得“缺乏想象空间”。
手续费误解
部分老股民认为ETF的管理费(0.5%左右)是“白交钱”,却忽略了频繁交易股票的手续费、印花税成本更高。
三、市场环境与ETF的错配
A股散户化特征明显
长期以来,A股波动大、投机性强,个股短期涨幅远超指数(如妖股一个月翻倍),ETF的稳健性反而不受青睐。
行业ETF的局限
老股民若想押注行业,可能直接买龙头股(如宁德时代而非新能源ETF),认为ETF包含“杂质成分股”(如行业ETF中混入低相关性股票)。
ETF工具认知不足
部分老股民对ETF的套利、杠杆、跨境等进阶功能(如黄金ETF、纳斯达克ETF)不了解,仅将其视为“低收益版指数基金”。
四、老股民何时会考虑ETF?
资金规模扩大后
大资金难以通过个股分散风险,ETF成为配置工具(如千万级账户用沪深300ETF打底)。
投资精力下降
随着年龄增长或时间减少,部分老股民从“主动选股”转向“被动持有”。
市场教育深化
注册制推行后,个股分化加剧(如美股化),老股民逐渐意识到跑赢指数越来越难。
五、数据对比:ETF vs 个股维度ETF个股收益特征市场平均收益(β收益)可能超额收益(α收益)风险分散风险(黑天鹅影响小)集中风险(可能退市)操作难度无需择时、选股需研究公司、跟踪消息流动性高(可日内交易)依赖个股成交量成本低(管理费0.2%-0.5%)高(印花税+佣金)六、给老股民的建议
配置部分ETF作为“压舱石”
用宽基ETF(如510300)替代现金管理,避免空仓踏空。
尝试行业ETF替代高风险投机
例如:看好AI但不知选哪只股,可买人工智能ETF(515980)降低个股暴雷风险。
学习ETF进阶策略
如利用跨境ETF(如513500)对冲汇率风险,或通过黄金ETF(518880)避险。
总结
老股民对ETF的“冷落”本质上是投资理念与市场阶段的冲突:
在高波动、高投机性市场中,个股短期收益可能碾压ETF;
但在长期注册制、去散户化趋势下,ETF的稳定性和低门槛优势会逐渐凸显。
如果老股民能跳出“必须战胜市场”的执念,ETF反而是规避风险、保存实力的优质工具。
还有8位专业答主对该问题做了解答
老股民为何不买ETF,原因是什么
老股民为何不买ETF呢
老股民为何不买ETF,是收益太低吗
老股民为何不买ETF?有什么风险吗?
老股民为何不买ETF?ETF有哪些优缺点呢?
老股民为何不选择买ETF呢?
问一问流程:
1.提交咨询
2.专业一对一解答
3.免费发送短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