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权合约实施要素规范
一、合约周期管理机制
最后交易日与合约到期日采取同期化设置,明确为标的期货合约交割月份前序月份第十二个交易日。遇法定节假日时,交易所依据《期权交易规则》行使日期调整权,调整公告将通过官方信息披露渠道同步更新,确保市场交易周期安排的规范性与时效性。
二、交易费用体系与定价规范
(一)权利金计量标准
采用标的物合约单位核算制度,权利金数值=成交报价×标准化合约单位(100吨),计量逻辑与商品交割标准直接挂钩,形成可验证的财务支付凭证体系。
(二)交易手续费制度
实行非差异化收费机制,开平仓操作统一按2元/手计收交易服务费,费用结构透明稳定,有效控制市场参与主体的交易摩擦成本。
(三)行权价格区间管理
基准价格区间:以前交易日结算价为轴心,上下浮动1.5倍涨跌停板幅度形成价格覆盖带,确保有效匹配标的期货波动特征。
分级定价体系:
基础价格段(≤300元/吨):5元/吨级差
中位价格段(300-1000元/吨):10元/吨级差
高位价格段(>1000元/吨):20元/吨级差
分阶式定价机制实现风险覆盖与交易效率的优化平衡。
三、行权操作实施规范
采用美式期权执行机制,合约持有人可在到期日前所有交易日及到期日15:30前行使权利。该机制通过延长决策窗口期强化买方策略灵活性,实现风险对冲与收益获取的动态匹配。
(一)期权合约编码规范
铁矿石期权采用结构化编码体系,看涨期权代码构成为"I-合约月份-C-行权价格",看跌期权代码为"I-合约月份-P-行权价格"。代码元素包含品种标识、到期月份、期权类型及执行价格,形成具有唯一识别性的标准化合约代码。该编码规则通过明确区分合约品种、存续期限、权利类型及定价基准四项核心要素,有效提高市场参与者的合约辨识效率,降低交易操作失误率。
(二)交易所运营管理机制
本金融衍生品经中国证监会核准,于大连商品交易所集中挂牌交易。该交易所作为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严格遵循《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实施全流程监管,构建涵盖风险准备金制度、当日无负债结算机制、持仓限额制度及大户报告制度的多维度风控体系。通过中央对手方清算模式和实时交易监控系统,确保合约履约的确定性、价格形成的公允性及市场运行的稳定性。
还有2位专业答主对该问题做了解答
问一问流程:
1.提交咨询
2.专业一对一解答
3.免费发送短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