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油国根据原油的去向不同,采取了不同的定价机制,出口到亚洲地区的原油与出口到其他地区如欧洲和美洲的原油价格有差异。销往美国的原油根据阿格斯的ASCI(以前是根据WTI期货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式价格,销往欧洲的原油根据布伦特期货价格的加权平均进行确定,而销往亚洲地区的原油根据迪拜和阿曼的现货平均价格为基础进行确定。
在大多数时间里,亚洲各国进口中东相同品质的原油价格比欧美国家要高一些,形成了“亚洲溢价”。这一方面是由于原油定价机制不同,北美、欧洲原油进口价格都是基于消费地的原油期货价格,而亚太原油进口则是基于中东原油产地现货价格;另一方面,亚洲地区目前仍然没有一个成熟的原油期货市场,这使得亚洲原油进口国仍然面临着原油贸易的风险敞口。
目前,中国进口原油约50%来自中东,而中东原油主要是中质含硫原油。随着中国在国际原油市场(尤其是中质含硫原油市场)上份额的不断增加,中国有可能建立一个有别于WTI和布伦特的反映本地区原油供求关系(尤其是中质含硫原油)的中心市场。因此,对于我国来说,适时推出一个着眼于亚洲地区,并且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原油期货合约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您,
如果还需其他咨询帮助,请加微信,进一步详聊。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发布于2021-12-14 17:47 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