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2年放开股价与加快新股上市:1992年5月21日沪市全面放开股价,沪指当日从616点蹿至1265点,随后几天登顶1420点。然而股市过热引起监管层关注,监管层加快新股上市速度,到11月,沪市创出393点新低,仅五个月沪指就跌去千点。这表明放开股价刺激了市场的短期繁荣,但后续加快新股上市增加了股票供给,对市场形成了一定的下行压力,导致市场大幅回调。
- 1994年救市政策:1994年全国通货膨胀率高,股市低迷。3月和7月,中国证监会分别提出“四大救市政策”和“三大救市政策”,特别是7月30日“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同时出台,沪指从333.92点一路涨至1052.94点,累计涨幅215.33%,引发了8、9月份的牛市行情。不过由于宏观形势并未根本改变,股市在维持了两个月的牛市行情后再次滑落。这说明救市政策能在短期内显著提振市场信心,推动股市上涨,但市场的长期走势仍受宏观经济环境等基本面因素的制约。
- 1995年国债期货交易试点暂停:1995年2月23日上海国债市场出现“327风波”这类恶性事件,5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出《关于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5月18日沪指当天涨幅40%多,资金从国债期货市场流入股票市场,推动了股市上涨。但仅过两天,国务院证券委宣布当年新股发行规模将在二季度下达,沪指瞬间跌去16.39%。这显示政策的变化会导致资金在不同金融市场间流动,进而影响证券市场的表现,同时新股发行规模的确定也会对市场心理和走势产生影响。
- 股权分置改革(2000 - 2010年):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使得股票市场流动性大幅提升,市场规模迅速扩张。解决了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异问题,改善了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定价机制,增强了市场的活力和吸引力,为证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 中小板、创业板推出(2000 - 2010年):中小板、创业板的推出,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丰富了证券市场的层次和投资品种。吸引了更多不同类型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满足了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促进了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 科创板设立(2010年至今):科创板的设立,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融资平台。鼓励了创新企业的发展,提高了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参与科技创新企业成长的机会。
总体而言,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既体现在短期的市场波动上,也会对市场的长期发展格局和功能产生深远影响。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证券市场投资,可下载“盈米启明星”APP并输入店铺码6521,也可以右上角加微信联系顾问,我们会为你提供专业的投资建议和方案。
发布于2025-11-27 08:27 上海



分享
注册
1分钟入驻>
关注/提问
17310177307
秒答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电话咨询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