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结合行业基本面、政策、资金等多方面因素来看,机器人 ETF 未来三年具备较强爆发潜力,而当前也是布局 AI 硬件的较好时机,但二者均需警惕行业波动与结构性风险,具体分析如下:

机器人 ETF 未来三年爆发潜力十足
政策与资金双重护航:政策上,“具身智能” 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工信部还明确目标到 2027 年工业机器人密度翻倍,北京等多地也出台配套政策,甚至设立千亿级基金支持产业发展,为行业铺路。资金端更是热情高涨,截至 2025 年 11 月 21 日,追踪中证机器人指数的 9 只被动 ETF 累计净申购额超 311 亿元,其中多只产品连续数十日资金净流入,机构等投资者对其长期配置需求显著。
产业与技术筑牢成长根基:行业基本面持续向好,2025 年前 10 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 28.8%,已超 2024 年全年产量,且出口同比激增 54.9%,全球化布局成效显著。技术上,特斯拉 Optimus 进入量产筹备阶段,优必选等企业已收获亿元级别大单,汇川技术的伺服系统国内市场份额突破 25%,全产业链从核心零部件到下游应用均实现突破,推动行业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化商业化。据测算,机器人 ETF 长期价格有较大潜在增长空间,未来三年恰是行业从试点到普及的关键期,有望充分释放成长红利。
估值具备安全边际:当前中证机器人指数市盈率 35 倍,处于近 3 年 20% 的分位,而行业增速保持在 20% 以上,估值与增速匹配度合理,这为未来三年的爆发提供了一定的安全垫,降低了因估值过高引发的大幅回调风险。
当前是布局 AI 硬件的合适时机
上行周期与需求缺口形成支撑:摩根大通明确指出,本轮始于 2024 年的 AI 硬件上行周期有望延续至 2027 年。当前 AI 应用的 Token 处理量较去年增长 5 - 10 倍,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让核心芯片持续紧俏,HBM 作为适配万亿参数模型的核心资源更是稀缺,存储芯片价格也预计在 2025 年底再涨 30%。而供应端扩张审慎,产能扩张幅度仅 50%-60%,这种供需失衡将让多数关键元件在 2026 - 2027 年初仍供应偏紧,利好 AI 硬件企业业绩释放。
技术突破打开发展空间:全球范围内 AI 硬件技术迭代加速,台积电 3nm 制程全面量产且斩获大量订单,国产阵营中华为麒麟 9030 芯片实现高端 SoC 算力突破,北极雄芯的车规级芯粒产品性价比远超主流方案。同时,AI 硬件与具身智能结合紧密,机器人作为 AI 的终极物理载体,其量产落地将进一步拉动 AI 芯片、传感器等硬件需求,形成产业协同增长效应。
国产替代带来结构性机遇:面对美欧的技术封锁,国内加速推进 AI 硬件自主可控,中芯国际、华为海思等企业在成熟制程与特色工艺上持续突破。这种国产替代趋势下,芯片、存储、封装等细分领域的本土企业将迎来更多市场份额,为布局提供了丰富的优质标的。
不过需注意,二者均存在一定风险,比如机器人 ETF 短期波动明显,近 2 个月相关指数累计跌幅达 21%;AI 硬件则面临技术封锁升级、行业周期性波动等问题。建议采取分批建仓或定投策略,控制持仓比例,避免重仓单一赛道,以平滑短期波动风险。
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帮助到您。如果您想获得专业的投顾服务或者想要学习基金理财,可以右上角点击【+微信】或者【咨询TA】,我给您提供一对一深入解答,助力您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发布于17小时前



分享
注册
1分钟入驻>
关注/提问
17310177307
秒答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电话咨询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