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创新药产业链影响有限
- 创新药方面:当前自主出海的创新药品种大多在美国自建产能,或者已经把生产外包给美国本土的合同生产组织(CMO)。并且大部分国产创新药出海采用BD合作模式,从中国BD合作范围来看,非美国企业,如欧洲、日本等占比也相当高,不太受美国加征关税影响。此外,创新药出海美国的终端价格调整相对容易,成本上涨亦可传导到终端价格。
- CXO方面:出口产品主要是原料药或生物药原液,暂时不受关税政策影响;制剂或成品药出口比例较低。下游跨国药企(MNC)客户投资建厂还需要时间,短期内对CXO订单的直接冲击有限,不过从长期来看,政策变化可能会影响其建厂节奏。
企业回流美国生产难度大
早在2025年2月底,特朗普就警告制药公司将海外生产转移至美国,但医药行业和其他产品一样,很难在短期内达到特朗普预期的回流目标。经过数十年的贸易全球化发展,药品供应链已深度国际化,最终到达患者手中的药品往往融合了多个国家的生产环节。而且药企建设生产设施并非短时间可以完成,一位创新药企人士表示“药厂又不是纺织厂,几个月就能搞一个”。
未波及知识产权方向
截至2025年4月,“对等关税”针对的是商品贸易方向,尚未波及创新药授权交易等知识产权方向。
发布于2025-11-17 22:26 深圳



分享
注册
1分钟入驻>
关注/提问
秒答
13381154379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电话咨询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