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产品是“保底收益+不确定分红”的组合,看着稳,但实际有不少需要盯紧的细节,重点留意这几点:
一、先搞懂:“保底2.5%”保的是啥?
• 这个2.5%只保“保证收益部分”(比如万能账户的保底利率、年金险的固定领取部分),分红是完全不确定的——合同里会写“分红是不保证的,可能为0”。
• 别被销售说的“演示分红4%-5%”忽悠,那只是“预期”,不是实际能拿到的钱。
二、重点留意的5个核心点
1. 分红的“来源”和“透明度”
◦ 分红来自保险公司的“可分配盈余”,但保险公司不会公开具体怎么算的(条款里写“按公司实际经营状况分配”),相当于“分多少看保险公司心情”。
◦ 留意合同里有没有“分红通知书”约定——如果没写“每年给你看分红明细”,可能连分没分钱都不知道。
2. 保底2.5%的“计算基数”
◦ 很多产品的保底2.5%不是按你交的总保费算,而是按“账户价值”或“基础保额”算。
◦ 比如你交了10万保费,扣完初始费用(可能扣3%-5%)后,实际进入账户的只有9.5万,保底2.5%是按9.5万算的(一年保底拿2375元),不是按10万算。
3. 提前取钱的“手续费坑”
◦ 前5年退保/部分领取要扣手续费(首年可能扣5%),哪怕你只拿保底的2.5%收益,提前取也可能亏本金。
◦ 比如你交10万,第2年想取,扣4%手续费,哪怕账户涨了2.5%,实际拿到的钱是:10万×(1+2.5%)×(1-4%)=9.84万,比本金还少。
4. “保底+分红”的实际收益天花板
◦ 目前监管规定,分红型保险的“保证+分红”长期收益很难超过3.5%(因为保险公司投资收益有上限)。
◦ 如果销售说“长期能到5%以上”,直接pass——违法,做不到。
5. 产品的“保障属性”是不是“鸡肋”
◦ 很多分红险会捆绑重疾/身故保障,但保障力度极低(比如交10万,身故只赔11万),相当于“花理财的钱买了个没用的保障”。
◦ 如果你想要保障,单独买重疾险/寿险更划算;想要理财,纯理财型产品更透明。
三、总结:适合买的情况
只有你满足“资金5年以上不用、能接受分红为0、只想要‘比银行定期稳一点’的收益”,才考虑这类产品。否则,不如选纯保底的增额寿(保底3.0%)或银行大额存单。
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分红型保险避坑核对清单”**?
发布于11小时前 苏州



分享
注册
1分钟入驻>
关注/提问
秒答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18210424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