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纳入标准存在不足:现行规则主要依据市值和行业属性来纳入成分股,却对流通股比例、日均成交额、换手率等关键指标几乎没有限制。例如药捷安康,其总股本29.4亿股,但实际流通仅3.97亿股,流通比例不足14%,却能被纳入指数。
2. 权重计算问题:权重计算方式可能导致一只流通盘小的股票对ETF涨跌产生较大影响。药捷安康被纳入时市值约600亿港元,在指数中初始权重5.6%,随着股价暴涨,其权重一度冲高至8.37%,一只流通盘不足4亿股的股票,竟能左右近400亿规模ETF的涨跌。
3. 缺乏流动性筛选和权重上限:国外成熟市场的指数,通常会设置流动性筛选和权重上限。如MSCI要求最低流通比例15%,单一成分股权重不超过10%;标普500要求公众持股比例超过50% 。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在这些方面有所欠缺。
4. 未定期剔除过度高估股票:A股的很多基金如红利低波会定期剔除过度高估的股票,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规则中可能缺乏类似机制。
不过,易方达中证港股通创新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513280)跟踪的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在成分股筛选上有严格要求,考量公司在研创新药管线数量、研发投入占比等指标,降低了仿制药公司混入的概率,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部分潜在缺陷。
发布于2025-11-3 17:13 深圳



分享
注册
1分钟入驻>
关注/提问
秒答
17310058203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电话咨询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