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5 年核心指数基金业绩 TOP5(截至 9 月底)
二、业绩分化底层逻辑:
盈利与估值的匹配度
科技类基金:高盈利增速消化估值通信 ETF、人工智能 ETF 等产品虽年内涨幅超 70%,但从盈利估值法看,其持仓标的 “PE-TTM / 营收增速” 均低于 1.2,处于合理估值区间。以通信 ETF 为例,光模块板块 2025 年预期营收增速达 75%,显著高于当前 PE 分位(55%),估值未过度透支。
宽基基金:低估值凸显配置价值沪深 300 系列 ETF 虽收益率不及主题基金(近一年涨幅 46%-47%),但凭借 “PE 分位 30% 以下 + 盈利稳定性强” 的优势,成为稳健资金核心底仓。华泰柏瑞沪深 300ETF(510300)规模超 4100 亿元,靠权重股盈利兑现实现稳步增长。
周期类基金:业绩反转驱动估值修复有色金属相关 ETF 年内规模增幅达 397%,其中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 ETF 收益率超 100%,核心因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后,板块盈利从亏损转向正增长,估值从历史低位修复至合理区间。三、
盈利估值视角的配置建议
高弹性选择:优先关注通信 ETF(515880)、人工智能 ETF(515980),需确认持仓标的 “营收增速>PE 涨幅”(如 AI 板块盈利增速 60%>估值涨幅 45%)。
稳健配置:科创 50ETF(588000)、沪深 300ETF(510300),前者低估值高成长,后者盈利波动小,适合作为组合 “压舱石”。风险预警:部分热门 ETF(如机器人 ETF)因规模骤增(单只超 150 亿)可能稀释收益,需警惕 “规模扩张>盈利增长” 的估值回调风险。
若您想获取上述基金的实时估值监测表(含 PE-TTM 分位、营收增速动态更新),或需要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定制指数基金组合方案,可点击右上角添加微信。我们会用盈利估值法持续跟踪基金业绩变化,及时提示调仓信号,助力您在结构性行情中精准把握收益。
发布于3小时前 北京



分享
注册
1分钟入驻>
关注/提问
17310058203
秒答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电话咨询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