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化率提升空间大
当前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不足20%(收入口径),虽然预计2025年国产化率将提升至25%以上,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美国对华技术限制持续加码,如新增实体清单、AI芯片出口管制等,这将进一步倒逼产业链加速自主可控,未来国产替代的空间广阔。2020 - 2023年国产半导体设备行业营收复合增速达47.6%,说明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国产替代的推进,半导体ETF有望受益。
政策持续支持
在全球科技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国家对半导体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家大基金三期3440亿元投向设备和光刻机等领域,将为国内半导体产业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推动行业加速发展。政策的持续扶持将为半导体ETF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行业需求增长
全球半导体库存周期已触底回升,晶圆代工产能利用率超85%,叠加AI手机、AIPC、智能汽车等终端需求爆发,2025年行业有望迎来“需求 - 产能 - 库存”三周期共振。英伟达Q1业绩超预期(营收同比 + 69%)印证算力芯片高景气,带动产业链协同增长。需求的增长将促进半导体企业的业绩提升,从而推动半导体ETF的表现。
以易方达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ETF联接基金(A类021893;C类021894)为例,该基金紧密跟踪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覆盖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上游龙头股,聚焦“设备 + 材料”这一国产替代核心环节,能有效规避设计类高估值风险。其管理费率仅0.5%,且C类份额持有7天以上免赎回费,适合中短期波段;A类份额费率结构更适长期持有。A类份额年内收益率达5%,显著跑赢大盘,凸显其在震荡市中的配置价值。
综上所述,国产替代政策将在国产化率提升、政策支持和行业需求增长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继续为半导体ETF提供较大的推动空间。
发布于2025-10-22 01:19 广州



分享
注册
1分钟入驻>
关注/提问
秒答
13381154379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电话咨询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