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期货品种的到期处理方式存在本质差异:
商品期货(如大豆、铜等)若持仓至到期,通常需进入实物交割流程。交易所会按规则匹配买卖双方完成实物交收,但个人投资者往往不具备交割资质,期货公司将在到期前强制平仓。例如沪铜期货,个人客户最迟需在合约到期前第5个交易日平仓。
金融期货(如股指期货)采用现金交割机制。到期时按最后交易日结算价自动了结持仓,盈亏直接体现在账户资金变动中。以沪深300股指期货为例,到期日当天系统会自动根据交割结算价现金结算。
应对到期日的关键措施:
1. 提前规划移仓:主力合约通常在到期前1-2周开始流动性下降,建议在到期前10个交易日评估移仓时机。观察次月合约的价差结构和流动性状况,选择合适时机分批移仓。
2. 设置强平预警:在交易软件中设置合约到期提醒,至少提前5个交易日接收预警。同时关注期货公司发送的到期通知短信或站内信。
3. 资金预留准备:到期前确保账户有充足保证金,防止因保证金不足被强制平仓。特别是金融期货现金交割时,需预留足够资金应对可能的结算亏损。
4. 交割资质确认:若为企业客户且计划参与商品交割,需提前1个月向期货公司申请交割资质,准备增值税发票、仓单等全套交割文件。
期货交易本质是风险管理工具,到期处理不当可能转化为实际风险。建议建立自己的合约到期日历,将各品种主力合约到期日标注在交易计划中,这是成熟交易者的基本素养。
如果您需要系统了解各品种具体到期规则,或获取个性化的到期提醒服务,可以添加微信或打电话,我会为您梳理各交易所的差异化规则,并提供主力合约移仓时机的专业建议。从业多年,深知到期风险防控的重要性,能帮您有效规避潜在的交割风险。
发布于2025-10-5 21:43 深圳


分享
注册
1分钟入驻>
关注/提问
13641159804
秒答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电话咨询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