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同公司多只私募基金选择,最好结合自身风险与投资周期,再结合产品策略适配性、业绩稳定性、基金经理能力筛选。
首先要先明确自身核心需求。从风险承受力出发,保守型可优先选固收+或债券型策略,这类产品波动小,适合能接受年化4%-6%收益、最大回撤不超3%的投资者;积极型可考虑主观多头或量化高频策略,这类产品收益弹性大,但需能承受15%-20%的阶段性回撤。从投资周期看,短期有资金使用需求的,选每月或每季度开放的产品;长期闲置资金可考虑封闭期1-3年的产品,这类产品能减少短期申赎干扰,策略执行更连贯。比如你半年后可能要用钱,就别选封闭2年的主观多头,优先选季度开放的固收+。
其次要看产品策略差异。同公司不同产品策略适配的市场环境不同,比如量化指增策略适合震荡市,靠超额收益增厚回报;趋势跟踪策略适合单边上涨或下跌市,靠捕捉趋势获利。还要看策略集中度,行业主题型产品适合你明确看好某一行业时配置,全市场分散策略则适合不想押注单一行业的广谱配置需求。比如公司旗下有“科技主题主观多头”和“全市场量化中性”,若你长期看好科技赛道就选前者,想平衡波动就选后者。
再者要穿透看业绩质量。别只看近1年绝对收益,重点看穿越牛熊的稳定性,比如近3年最大回撤是否在你承受范围内,年化收益是否持续。还要看业绩归因,是靠选股能力还是单纯依赖市场beta,比如两只产品年化均12%,一只靠消费行情赚了18%、其他行业亏6%,另一只靠全行业选股均衡盈利,后者抗风险能力更强,更值得优先选。
最后要聚焦基金经理核心能力。同公司不同经理风格差异大,有的擅长成长股挖掘,有的专注价值股布局,需匹配你的风格偏好。优先选在该策略上任职满3年以上的经理,经历过牛熊周期的更能应对市场变化;同时看经理背后的投研支持,比如量化策略要看模型迭代频率,主观策略要看行业研究团队是否稳定——若某经理刚接手策略不足1年,即便公司整体实力强,也需谨慎。
需要更多基金、理财与定投服务,点击右上角加微信。盈米基金叩富团队为你解决产品选择、把握买卖点的问题,提供一键式跟投服务。
发布于2025-9-30 12:09 上海


分享
注册
1分钟入驻>
关注/提问
13240706496
秒答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电话咨询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