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法超越指数:ETF主要目的是追踪特定指数,紧密复制指数表现,在市场行情好时,难以通过主动管理策略超越指数获得超额收益。比如在某阶段科技股爆发,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若能提前布局相关科技股,可能获得超越指数的回报,而ETF只能按指数权重被动配置,难以突出表现。
2. 存在跟踪误差:尽管ETF尽力跟踪指数,但因各种因素,如成分股调整、复制指数方法局限、交易成本等,实际收益与指数表现可能存在一定偏差。长期下来,这一误差可能对收益产生较明显影响。例如,ETF跟踪的指数成分股进行调整时,ETF调整组合存在一定滞后,导致跟踪误差。
3. 不适合短线频繁买卖:虽然ETF交易成本相对低,但频繁买卖会增加交易成本,如佣金,每次交易都需支付;还有买卖价差,这会侵蚀收益。对于热衷短线频繁操作的老股民,成本累积下,盈利难度加大。
4. 容易引发过度交易:ETF交易像股票一样便捷,在二级市场交易时间内可随时买卖,对于自律性差或缺乏投资规划的投资者,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频繁交易而非长期持有,增加投资风险。
5. 折价溢价问题:ETF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可能与基金净值产生折价或溢价。投资者若在溢价较高时买入,而之后溢价回归,会面临损失;折价时卖出,也会减少收益。
发布于2025-9-29 22:47 北京


分享
注册
1分钟入驻>
关注/提问
19536722149
秒答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电话咨询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