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2025年通过银行购买的私募基金,封闭期内通常不支持直接提前支取,少数特殊情况可通过特定途径退出但成本极高。
首先根据2024年施行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封闭式私募存续期限不得少于1年,且封闭期内无开放日设置,管理人可直接拒绝赎回申请。银行代销的私募产品合同会明确落实这一要求,比如多数股票型私募合同中均标注封闭期内“不接受投资者主动赎回”条款。之前有客户因急需资金想提前支取,银行和管理人都明确表示无法满足,只因合同中未约定相关权限。
其次即使有紧急赎回,但条件极为严苛。仅有极少数产品设置紧急赎回通道,且需满足不可抗力情形,比如投资者确诊重大疾病或遭遇意外事故,需提供医疗证明、事故鉴定等全套法律文件。即便符合条件,还需承担额外成本,部分产品会按前一交易日净值的95%支付本金,同时收取1%至3%的赎回费。去年有客户因家人重病申请紧急赎回,前后耗时近一个月准备材料,最终到手资金比净值少了8%。
若想变现只能考虑份额转让或质押融资。份额转让需找到符合资质的合格投资者,银行渠道暂不提供直接对接服务,需通过第三方平台操作,转让价格常低于净值,还得支付0.5%至1.5%的交易佣金,从挂牌到过户至少需要2周时间。质押融资则需承担5%至8%的年化利率,若产品净值下跌触发平仓线,还可能被强制变现。
还有提前支取的隐性成本不容忽视。即便成功退出,管理人可能追溯扣除已实现收益的20%作为业绩报酬。若产品持仓流动性较差,紧急抛售股票还会产生冲击成本,导致实际到手金额进一步缩水。有客户曾通过转让退出,算上折价、佣金和业绩报酬,综合损失达12%。
需要更多基金、理财与定投服务,点击右上角加微信。盈米基金叩富团队为你解决产品选择、把握买卖点的问题,提供一键式跟投服务。
发布于2025-9-29 11:48 上海


分享
注册
1分钟入驻>
关注/提问
13240706496
秒答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电话咨询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