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热门基金只看收益率购买确实容易踩坑,忽略了收益背后的风险匹配和可持续性。
短期高收益往往难以为继,2023年业绩排名前十的主动权益基金中,2024年已有近半数出现亏损。2025年表现突出的TMT、半导体等主题基金,不少依赖行业短期风口,相关板块PE分位数已处于历史80%以上高位,估值扩张幅度远超业绩增长,后续回调压力显著。这类基金的高收益更像是“昙花一现”,跟风买入很可能接在行情尾部。
其次,收益与风险的失衡常被忽视。看似亮眼的收益率背后,可能隐藏着高波动风险。2025年上半年涨幅居前的科技主题基金,年化波动率普遍超过29%,远高于宽基指数,短期净值波动可能吞噬全部收益。同时,规模激增会进一步削弱收益持续性,主动权益基金规模突破100亿元后,调仓成本会明显上升,灵活性大幅降低。
同时策略适配性容易被掩盖,很多高收益基金依赖单一赛道押注,基金经理的稳定性同样关键,只看收益率会忽略这些深层因素,导致买到的只是“过去的业绩”而非“未来的能力”。
交易成本对收益的损害也不容忽视。热门基金通常收取1.5%左右的申购费,持有不满7天赎回费高达1.5%。若在高点买入后短期止损,仅手续费就可能吞噬3%以上的收益,需要基金上涨更多才能回本。这种“隐性成本”在收益率测算中常被忽略,却直接影响实际回报。
需要更多基金、理财与定投服务,点击右上角加微信。盈米基金叩富团队为你解决产品选择、把握买卖点的问题,提供一键式跟投服务。
发布于2025-9-22 17:58 上海


分享
注册
1分钟入驻>
关注/提问
13240706496
秒答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电话咨询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