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产风险管理:
- 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提高保险在全球范围内的覆盖面,让更多农户受益。如针对旱灾、洪灾、病虫害等可能给农户带来的损失进行赔偿,保障农户基本收益,稳定粮食生产积极性。
- 推广抗逆性品种:培育能适应干旱、洪涝、高温、低温等气候变化以及抵抗常见病虫害的农作物品种。例如耐旱的小麦品种、抗倒伏的水稻品种等,减少因环境变化和病虫害侵袭导致的产量降低。
-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像发展精准农业技术,利用卫星遥感、物联网设备实时追踪墒情虫情,实现精准灌溉、施肥与病虫害防治;研发高效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如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完善抗旱排涝体系、推广智慧灌溉技术,保障农田旱能浇、涝能排;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增强土壤保墒能力。
- 优化种植结构:依据不同地区气候条件,调整种植结构。干旱半干旱地区重点推广耐旱作物,低洼易涝区推广耐涝作物或发展“稻渔共作”等生态种养模式,降低粮食减产风险。
- 优化粮食流通体系:
- 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各国提高粮食储备水平,设定合理储备量,确保在全球粮食供应紧张、局部地区遭遇灾害等情况下,能及时调运粮食,稳定供应。
- 加强粮食市场监管:规范全球粮食市场秩序,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行为,防止粮食价格异常波动,保障粮食市场稳定。
- 降低物流成本:优化全球粮食物流网络,运用现代化物流技术和设备,提高运输效率,减少粮食在运输、储存过程中的损耗。
- 提高粮食消费安全:
- 调整粮食消费结构:在全球倡导节粮、合理膳食理念,减少粮食浪费,引导消费者形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各国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严格把控,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
- 加强国际合作:各国积极参与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共享信息、技术与资源,共同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稳定全球粮食供应。
- 建立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
- 完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估体系,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影响因素,如气象条件、市场供需、政策变化等,全面评估粮食安全风险。
- 构建预警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气象、病虫害、市场等多源数据,实现对灾害、市场波动等风险的及时预警,为采取应对措施争取时间。
如果您对农业投资或粮食相关资产配置感兴趣,建议下载盈米启明星APP输入6521,相对其他平台,在这里可享受全市场最低1折费率以及专业投资顾问服务,专业人员会提醒买卖点。若您还有其他疑问,可右上角添加微信,联系盈米基金官方投顾获取帮助 。
发布于2025-9-19 14:41 北京


分享
注册
1分钟入驻>
关注/提问
19536722149
秒答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电话咨询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