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是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时,预先设定的一个假设利率,用来计算保险产品未来收益和责任准备金,对咱买保险影响挺大,拆成3部分讲明白:
一、“预定利率”本质:保险公司的“收益承诺”
简单说,它是保险公司承诺给你的长期收益基准。比如一款年金险预定利率3.5%,意味着保险公司假设自己能通过投资,每年拿到至少3.5%的收益,用这个收益来兑付你的保单权益(比如年金领取、现金价值增长 )。
但注意:
• 它不是“实际收益”,是“假设的、用来定价的利率”;
• 只影响“长期储蓄型保险”(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分红险等 ),短期险(一年期医疗险、意外险 )没这概念。
二、对咱买保险的3大影响
(1)直接决定“保单收益高低”
预定利率越高,保单的现金价值增长越快、领取的年金越多。比如:
• 预定利率3.5%的增额寿,现金价值可能第5年就超过保费;
• 预定利率3%的同类产品,现金价值增长会慢很多。
→ 买储蓄险时,优先选预定利率高的(当前监管要求普通储蓄险预定利率≤3%,以前有3.5%的,现在新出的多是3% )。
(2)影响“保费贵贱”
预定利率高,保险公司假设自己收益高,给你的保单定价就更便宜(或相同保费下,保障/收益更高 )。比如:
• 同样保100万,预定利率3.5%的重疾险,保费可能比3%的低几百块/年。
→ 买重疾险、寿险时,预定利率高的产品,性价比往往更高。
(3)和“风险”挂钩(监管重点盯 )
预定利率定太高,保险公司投资收益跟不上,就会“赔本”,甚至引发风险(比如以前某公司高预定利率产品,因投资失利导致兑付困难 )。所以监管会限制预定利率(2023年后,普通储蓄险从3.5%降到3% ),保障行业稳定。
三、实操:买保险咋看“预定利率”?
1. 储蓄险(年金、增额寿):
◦ 看合同里的“现金价值表”和“领取规则”,用IRR(内部收益率)倒推。比如某增额寿,你每年交1万,交10年,第20年现金价值20万,IRR接近3.5%,说明预定利率对收益的支撑强。
◦ 别信业务员说“我们预定利率5%”,现在监管卡得严,超过3%的新储蓄险基本没有,高的都是以前的老产品。
2. 保障险(重疾、寿险):
◦ 不用自己算,选大公司、高性价比产品即可。预定利率会体现在保费里(高预定利率产品保费更优 ),对比同类产品保费,就能看出差异。
3. 分红险、万能险:
◦ 分红险的“预定利率”是“保底利率”(比如2.5% ),分红是额外的(不确定 );万能险的“结算利率”是实际收益,保底利率是预定的(比如1.75% - 3% )。这两类产品,重点看保底利率,别被“预期分红”忽悠。
总结:预定利率是保险产品的“收益基石”,买储蓄险要盯着它(越高,长期收益越好 ),买保障险要关注它对保费的影响(越高,保费可能越便宜 )。但别把它当“实际收益”,最终能拿到多少钱,看合同里的“保证权益”(现金价值、年金领取额 )才靠谱! 要是遇到某产品吹“高预定利率”,先查监管规定,再算IRR,避免踩坑~
发布于2025-8-22 22:14 苏州
当前我在线
直接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