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王先生去年犯了个 “典型错误”:看到同事买的新能源基金半年涨了 40%,他跟风投入 50 万,结果三个月后亏了 20%。“打开基金 APP,光是股票型基金就有 5000 多只,根本不知道哪只靠谱。” 这是很多投资者的共同困惑。其实,挑选基金就像找搭档,得先看清自己的 “脾气”,再摸清对方的 “底细”。
先画 “资金画像”,避免盲目跟风
30 岁的李女士是程序员,月入 3 万,有 10 万闲钱 5 年内不用,能接受 20% 的短期波动 —— 这类 “成长型投资者” 适合偏股基金;
而 60 岁的退休教师张阿姨,更在意本金安全,希望每月有稳定收益,货币基金和短债基金就是更稳妥的选择。三步画准资金画像:
算清 “闲置时长”:
1 年内要用的钱买货币基金(如我们的 “灵活宝”,7 日年化 2.5%,随用随取);
1-3 年不用的钱配短债基金(如 “稳利债基”,近一年收益 4.8%,最大回撤仅 0.3%);
3 年以上的长期资金,可考虑指数基金(如沪深 300 增强,过去 10 年年化 8.3%)。
测准 “风险承受力”:
用 “睡眠测试法”—— 如果看到基金单日跌 5% 会失眠,就别碰股票基金;若能安心持有半年以上,可尝试股债平衡组合。
明确 “收益目标”:想跑赢通胀(约 3%),选 “固收 +”;想追求 10% 以上收益,得接受股市波动。
优质基金往往换手率稳定在 200%-300%,比如 “均衡配置” 组合,换手率 250%,专注长期持有优质股。科学规划资金,让收益更稳

广州的赵女士用100万做了个 “金字塔配置”:
塔基(60 万):“稳健债基组合”(80% 国债 + 20% 高等级信用债),每年稳稳拿 4.5% 收益,作为家庭 “安全垫”;塔身(30 万):“股债平衡组合”(50% 沪深 300 指数 + 50% 短债),去年收益 7.2%,波动比纯股票基金小一半;塔尖(10 万):“行业精选组合”,布局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高成长赛道,博取超额收益。这样的配置既能抵御市场波动,又不耽误财富增长。
如果您还是拿不准,我们的投研团队已为不同需求的投资者准备了现成方案:保守型选 “安心盈”(年化 4%-5%),平衡型选 “攻守道”(年化 7%-9%),进取型选 “成长力”(年化 10%+)。去年跟着 “攻守道” 组合操作的投资者,平均收益 8.6%,远高于散户平均水平。
理财的核心不是选 “最好的基金”,而是选 “最适合自己的组合”。现在右上角加微信,发送 “基金配置”,免费领取专属方案,让专业团队帮您在万只基金中找到合拍的 “财富搭档”。
发布于2025-8-8 17:16 北京


分享
注册
1分钟入驻>
关注/提问
17310058203
秒答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电话咨询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