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关于养老规划,打新可以作为一种有益的补充手段,但在应用时需要结合长期的理财逻辑深入思考。
一、打新的有益之处,打新债通常能够带来稳定的收益,每年可能获得100至300元的单只新债收益,一年中若有5至10只新债,收益便相当可观。打新股如果中签,如每年1至2次,其收益有可能覆盖1至2个月的养老金,长期积累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补充。此外,为了打新需要攒市值,这一过程能倒逼我们进行长期投资,与养老的“长期钱”属性相契合。
二、打新的限制与风险,打新并非总是如愿以偿。新股的中签率极低,仅在0.01%至0.1%之间,近年来新股破发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即使新债相对稳定,但其单次收益较少,因此依靠打新实现“暴富”并不现实。此外,为了打新而买股票或基金凑市值,如果市场大跌,市值会缩水,纯打新的方式难以承担养老风险。
三、养老规划的核心与补充,养老规划的核心应配置长期稳健的产品,如养老目标基金(Y份额)和年金险。其中,养老目标基金管理费低,能够实现股债平衡,而年金险则能锁定长期利率。在此基础上,可以将打新作为一种“额外彩蛋”。具体而言,用20%至30%的闲钱参与打新,将赚得的资金再投入养老账户,这样既享受稳定的增值,也有打新的惊喜。这种策略尤其适合从30岁开始进行的养老规划。
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帮助到您。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投资知识,可以右上角点击微信咨询,我们这边有【免费的理财课程和实操跟投群】,还有资深的投顾老师1v1伴投指导,可以推荐给您。
发布于2025-7-9 22:10


分享
注册
1分钟入驻>
关注/提问
17310177307
秒答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电话咨询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