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房贷压力,存款到期后想找收益稍高的低风险基金,历史回撤小的基金当前投咋样?​
还有疑问,立即追问>

基金入门 回撤 房贷

有房贷压力,存款到期后想找收益稍高的低风险基金,历史回撤小的基金当前投咋样?​

叩富问财 浏览:988 人 分享分享

1个回答
咨询TA
首发回答

您好,在房贷压力下追求收益稍高且低回撤的基金,当前可重点配置二级债基与中短债基金,具体策略如下:


一、市场环境与配置逻辑
政策宽松支撑债市:2025 年 6 月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 1.65% 低位,央行持续释放流动性,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概率 70%),利率债行情向好。
收益替代优势显著:二级债基年化收益 3%-5%,远超存款利率(1.25%-1.3%),且历史最大回撤普遍<5%,适合平衡收益与风险。
存款到期后想找收益稍高的低风险基金,历史回撤小的基金当前投咋样

二、核心基金类型与产品推荐
1. 二级债基(固收 + 策略)
浦银安盛稳健富利(019041):股票仓位≤20%,聚焦防御性板块,成立以来最大回撤仅 - 0.14%,年化收益 3.58%。
华泰保兴尊利债券(004987):高评级债券 + 可转债套利,近一年收益 5.2%,最大回撤 - 5.59%(低于同类平均)。
2. 中短债基金(低波动底仓)
工银瑞信短债(003821):聚焦 1-3 年期利率债,年化收益 3%-4%,历史最大回撤<1%。
南方中债 1-3 年国开债(006491):跟踪政策性金融债,信用风险极低,近一年回撤 - 0.8%,年化收益 3.5%-4%。

三、配置策略与风险控制
仓位分配:70% 资金投二级债基(如浦银安盛)与中短债基金(如工银瑞信),30% 配置货币基金(如兴全天添益)预留房贷应急资金。

操作要点
二级债基多设 180 天持有期,资金需锁定 6 个月以上;
优先选 1-3 年短久期产品,规避利率上行风险;
远离房地产、光伏等高危行业债券,聚焦公用事业领域。
动态调整:每季度查看持仓,若二级债基收益超 5% 可适度止盈,房贷压力减轻后可增配偏债混合基金。

四、当前时点可行性总结
政策利好:央行 “适度宽松” 基调明确,下半年仍有降息空间,债市长期向好。
产品适配:市场存在多只低回撤 “画线派” 基金(如浦银安盛稳健富利),净值波动小,适合房贷族。
操作建议:预留应急资金后,按 4:3 比例配置浦银安盛稳健富利与工银瑞信短债,定期跟踪政治局会议政策动向,灵活调整久期策略。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如还有不明白的欢迎右上角添加我的微信,我为您进行一对一专业解答,还能 免费为您定制专属的私人财富规划配置,让您的财富稳定持续增值。

发布于2025-6-26 08:47

当前我在线 直接联系我
关注 分享 追问
举报
问题没解决?向金牌答主提问, 最快30秒获得解答! 立即提问
其他类似问题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有房贷压力,存款到期后想找收益好的低风险基金,当前投低风险基金要注意哪些坑?​
您好,有房贷压力且存款到期后想找收益好的低风险基金,当前投低风险基金要注意以下几点:明确投资目标与风险承受能力选合适的基金类型:风险低选纯债、货币基金;能担一定风险,可配一级债基、二级...
资深刘经理 180
有房贷压力,存款到期后想找靠谱的低风险基金,养老目标基金当下投咋样?​
您好!面对房贷压力,选择养老目标基金时必须谨慎行事。这类基金通常是中长线产品,封闭期较长,通常在三到五年之间。如果你需要灵活使用资金来应对房贷,赎回这些基金可能会面临困难。当前市场上,...
资深刘经理 129
有房贷压力,存款到期后想找收益好的低风险基金,和银行理财比哪个低风险基金当前更值得投?​
您好,在有房贷压力且存款到期后,想找收益好的低风险基金,和银行理财相比,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考量:收益水平低风险基金:纯债基金历史年化收益率一般4%-6%,部分优秀纯债基金年均收益约5%;...
资深刘经理 211
有房贷压力,存款到期后想买低风险基金,夏普比率高的低风险基金现在适合投吗?​
您好,在房贷压力下,将到期存款配置于夏普比率高的低风险基金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但需结合市场环境与自身财务状况综合决策。以下是具体分析:一、夏普比率高的低风险基金特点与案例夏普比率衡量单位...
资深刘经理 5137
有房贷压力,存款到期后想选低风险基金,QDII低风险基金现在投风险大吗?​
您好!对于面临房贷压力的人,在选择投资QDII基金(投向海外市场)时,即便标明是“低风险”,仍需注意其中涉及的额外风险。首先是汇率风险。若投资如美股、港股的QDII基金,美元和港币对人...
资深刘经理 163
有房贷压力,存款到期后想选低风险基金,分红多的低风险基金现在投划算不?​
您好,有房贷压力且存款到期后想选低风险、分红多的基金,当下是否划算需综合考量。基金分红本质基金分红是将已实现的部分收益分配给投资者,不直接决定投资收益和风险水平,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
资深刘经理 169
同城推荐 更多>
  • 咨询

    好评 4.8万+ 浏览量 1080万+

  • 咨询

    好评 7896 浏览量 1796万+

  • 咨询

    好评 2.6万+ 浏览量 504万+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