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中介“成功才收费”模式存在一定可信度,但需结合具体操作细节和案例综合判断。2025年多起金融监管案例显示,部分正规中介确实以此为吸引用户的合规手段,但也有机构通过隐藏条款、抬高综合成本等方式变相牟利,需谨慎甄别。
1.可信场景的底层逻辑
部分持牌助贷机构或合规中介,通过“成功才收费”模式降低用户顾虑。其盈利依赖银行或持牌金融机构的渠道返佣,仅在用户实际放款后收取合理服务费(通常为贷款金额的1%-5%)。2025年上海金融法院公示的一起案例中,某中介与用户明确约定“放款到账后收取2%服务费”,最终用户成功获得50万经营贷,中介仅按约收取1万元,未涉及额外费用。
2.常见风险与陷阱
更多争议案例集中于“隐性收费”或“虚假承诺”。例如2025年深圳消委会通报的典型纠纷:某中介宣称“0前期、成功收3%”,但实际在合同中约定“审批通过即收费”(未明确“审批通过”不等同于“放款成功”),用户因征信瑕疵被银行拒贷后,中介以“已完成审批流程”为由索要5000元服务费;另有案例中,中介通过“包装资料”提高贷款额度,却将担保费、保险费等成本计入贷款本金,导致用户实际年化利率从8%升至15%。
3.2025年监管趋势
2025年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加强对助贷中介的合规审查,要求中介必须在合同中明确“收费触发条件”(如“贷款资金到达用户账户”)、“服务费率上限”(一般不超过5%)及“额外成本明细”。对于以“成功收费”为噱头,却通过捆绑销售、虚增服务费牟利的机构,已纳入重点处罚清单,全年累计处罚超200家违规中介。
选择此类中介时,建议要求书面明确“收费触发条件为放款到账”,并通过银行流水验证资金来源;同时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查中介资质,避免选择无金融服务备案的机构。如需对比正规助贷服务,可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持牌机构合作产品,系统将自动匹配符合监管要求的服务方案。觉得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贷款过程中注意留存合同及沟通记录。
发布于2025-6-17 11:20 那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