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量化交易策略可按逻辑、频率、市场行为等维度分类,以下是主流策略类型及特点:
一、按策略逻辑分类
1. 趋势跟踪策略
核心逻辑:捕捉资产价格趋势(上涨/下跌),假设趋势会延续。
工具:移动平均线(MA)、布林带(Bollinger Bands)、动量指标(RSI)。
案例:海龟交易法则(突破20日高点买入,跌破10日低点卖出)。
适用场景:单边行情(如2020年美股科技股趋势),对震荡市效果差。
2. 均值回归策略
核心逻辑:价格偏离历史均值后会回归,适合震荡市。
工具:协整检验(如配对交易)、统计套利(价差收敛)。
案例:配对交易(同时买入低估股票A和卖空高估股票B,等待价差缩小)。
风险:极端行情可能导致价差持续扩大(如2008年金融危机中对冲基金的配对交易爆仓)。
3. 统计套利策略
核心逻辑:利用资产间的统计相关性(如行业ETF与龙头股),捕捉短期定价偏差。
方法:多因子模型、机器学习预测(如随机森林判断股价方向)。
案例:通过多因子模型筛选低市盈率、高股息股票组合,对冲市场风险。
4. 事件驱动策略
核心逻辑:提前分析事件(如财报发布、政策变动)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数据来源:财报文本分析(NLP)、新闻舆情指数。
案例:财报发布前买入预期盈利超预期的股票,财报后平仓。
二、按交易频率分类
1. 高频交易(HFT)
特点:持仓时间毫秒级,依赖硬件速度和交易所深度数据。
策略类型:做市策略(提供流动性赚差价)、订单流分析(捕捉市场微结构变化)。
门槛:需交易所托管服务器、万兆网卡、FPGA加速硬件(成本数百万至上千万)。
2. 中频交易
特点:持仓数分钟至数日,结合技术面和基本面。
策略类型:日内波段交易(利用5分钟K线突破)、跨期套利(如期货近远月价差)。
3. 低频交易
特点:持仓数周以上,类似传统投资。
策略类型:资产配置(如风险平价模型)、长期趋势跟踪(如基于周线的趋势策略)。
三、按市场行为分类
1. 套利策略
类型:
期现套利:期货与现货价格偏离时对冲(如沪深300股指期货与ETF价差)。
跨市场套利:利用不同市场价差(如LME铜与沪铜套利)。
跨品种套利:相关品种间套利(如大豆、豆粕、豆油的“压榨套利”)。
2. 做市策略
目标:通过在买卖盘挂单提供流动性,赚取买卖价差(如期权做市商)。
关键:精确计算期权希腊字母(Delta、Gamma),动态对冲风险。
3. 机器学习策略
方法:用深度学习(如LSTM)预测价格趋势,或强化学习(RL)优化仓位管理。
数据:除传统行情数据外,纳入另类数据(如卫星图像分析商场停车场判断消费趋势)。
四、策略选择建议
普通投资者:从低频趋势跟踪或均值回归策略入手,用Python(如Backtrader库)回测,避免高频硬件门槛。
机构投资者:高频策略需投入硬件和数据成本,中频/低频策略可通过多因子模型分散风险。
风险提示:任何策略都有失效周期(如2023年量化私募整体收益分化),需动态调整参数或组合。
总结:量化策略无“万能解”,需结合市场环境、资金规模和技术能力选择,核心是通过历史回测和模拟交易验证逻辑鲁棒性。
发布于2025-6-10 14:11 西安



分享
注册
1分钟入驻>
关注/提问
17361002750
秒答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电话咨询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