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倾向于将资金分配到不同 “心理账户”(如保守 / 激进账户),组合构建需匹配风险偏好分层,避免单一账户过度集中。
发布于2025-6-2 12:36 郑州
心理账户理论指人们会把不同来源、用途的钱放在不同“账户”里,这对组合构建有以下启示:
首先,要明确资金用途。将资金按不同目标划分,比如分为日常开销、子女教育、养老储备等账户。对于日常开销账户,资金要保证高流动性,可选择活期存款或货币基金。子女教育和养老储备这类长期目标账户,可适当配置风险资产,如股票基金,以获取更高收益。
其次,合理分配资金。根据不同心理账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来分配资产。风险承受低的账户,如应急资金账户,多配置债券、定期存款等稳健产品;风险承受高的账户,如投资增值账户,可增加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比例。
再者,避免过度关注单一账户的盈亏。组合构建是整体的规划,一个账户的短期波动不代表整体失败。比如股票账户暂时亏损,但从长期看可能是正常调整,不应因短期波动频繁调整资产配置。
最后,定期审视和调整。随着时间推移、目标变化,不同心理账户的资金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会改变。要定期评估,重新调整组合,确保资产配置始终符合目标。
发布于2025-6-5 07:32 广州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如何利用"心理账户"理论优化资产配置?
请问股市里的心理账户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