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2023 年 7 月,某投资者预期标普 500 指数(SPX)将进入震荡行情,初始构建跨式组合(买入平值看涨期权 + 买入平值看跌期权),合约到期日为 8 月 18 日,当时 SPX 指数为 4500 点,隐含波动率(IV)为 15%。
动态调整过程:
初期建仓(7 月 1 日):买入 SPX 4500 Call(权利金 35 点),买入 SPX 4500 Put(权利金 33 点),总成本 68 点(约 6800 美元 / 手)。逻辑:预期指数突破区间(上下波动超 68 点),IV 中性,若波动率上升可提升权利金价值。首次调整(7 月 15 日,IV 升至 20%,指数 4550 点):指数小幅上涨,但未突破预期区间,IV 上升使权利金增值,Call 价值升至 50 点,Put 价值降至 25 点,组合浮盈 7 点(50+25-68)。调整动作:卖出部分虚值 Call(4600 Call,权利金 12 点),构建比例价差,降低权利金成本,同时保留看跌期权对冲下跌风险。二次调整(8 月 1 日,IV 回落至 18%,指数 4480 点):指数回落至成本价附近,IV 下降导致权利金贬值,组合浮盈回吐至 - 5 点。调整动作:买入更低行权价的 Put(4400 Put,权利金 18 点),构建熊市看跌价差,对冲潜在下跌风险,同时卖出部分 Call 降低持仓 delta。到期前平仓(8 月 15 日,指数 4520 点,IV 16%):指数窄幅震荡,临近到期时间价值加速衰减,组合权利金剩余 10 点,平仓亏损 58 点(68-10)。经验总结:未预判到 IV 先升后降的波动节奏,动态调整中未及时止盈,导致时间价值损耗过大。
发布于2025-5-29 12:31 郑州


分享
注册
1分钟入驻>
关注/提问
17387280523
秒答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电话咨询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