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意识显著提升:刚兑时期,投资者往往将债券视为无风险资产,较少关注发行主体的信用资质。打破刚兑后,诸如 “11 超日债” 等违约事件频发,投资者开始深入研究发行人的财务状况、行业前景和信用评级等因素。例如,在选择企业债时,会对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现金流状况进行详细分析,不再盲目投资。
投资决策更加谨慎: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会花费更多时间收集信息、分析数据。以往可能仅依据债券收益率就做出投资决策,现在则会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对于城投债投资,会关注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债务负担以及政策导向等,投资决策周期明显延长。
资产配置多元化:为分散风险,投资者不再将资金集中于债券,而是增加了资产类别。部分资金流向股票、基金等权益类资产,以及黄金等避险资产。一些投资者将原本全部投入债券的资金,拿出 20%-30% 配置到股票型基金或黄金 ETF 中,构建更为多元的投资组合。
对高收益债态度分化:一部分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对高收益债敬而远之,规避低评级债券可能带来的违约风险;而另一部分风险偏好较高且具备专业投资能力的投资者,如暖流资产,开始关注高收益债的投资潜力,像投资股票一样深度调研企业,在二级市场低价收购问题债券,期望获取超额收益。
发布于2025-5-26 14:48 武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