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关于上市公司股票可能被交易所实施其他风险警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T”处理)的情形,确实需要我们投资者特别关注。
根据交易所的规则,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资金占用与违规担保:就像您提到的,如果上市公司被其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了大量资金,或者公司违反规定程序对外提供了大额担保,且这些问题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得到解决,就可能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2.公司治理失效:比如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股东大会无法正常召开会议并形成有效决议,这意味着公司正常的决策机制可能已经失灵。
3.内部控制问题:如果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或者公司干脆没有按规定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警示信号。
4.生产经营受重创:当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并且预计在未来3个月内都不能恢复正常时。
5.主要银行账户冻结:这直接影响公司的资金流转和正常运营。
6.持续亏损与经营能力不确定:例如,公司最近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并且最近一年的审计报告还指出了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7.财务信息虚假记载:虽然未达到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程度,但如果公司年报中的财务指标存在虚假记载,被监管机构认定,也可能触发。
8.分红不达标:对于盈利且有未分配利润的公司,如果最近三年累计现金分红总额偏低,未达到一定标准,也可能被警示。
这些情形都表明公司可能面临一些经营、财务或合规上的重大风险,交易所对此进行警示,提醒投资者审慎决策。
发布于2025-5-24 00:46 武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