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学基金估值,小白容易掉进“刻舟求剑”“只看数字”“迷信公式”的坑,导致估值偏差大、错过买卖点。具体右上角微信咨询。
一、刻舟求剑,历史数据当铁律
有人拿2020年消费行业50倍PE当锚点,觉得现在跌到30倍就能抄底,结果行业逻辑变了——人口老龄化+消费降级,龙头公司增速从30%降到个位数,估值体系早该重塑。
二、只看数字,不问“贵在哪”
某科技基金持仓的AI芯片公司,PE看着200倍吓人,但人家市占率从5%飙到25%,业绩三年翻十倍。反之,某银行股PE才5倍,但坏账率偷偷涨了3%,估值陷阱早埋好了。
三、迷信公式,忽略市场情绪
有人用DCF模型算出某新能源基金低估20%,但市场正因产能过剩杀估值,公式算得再准,股价照样腰斩。
基金估值是艺术+科学,得懂行业、看数据、盯情绪。右上角加微信,领《基金估值避坑手册》+《2025年行业估值锚点表》,帮你估值不踩雷,买卖更精准!
发布于2025-4-26 12:16


分享
注册
1分钟入驻>
关注/提问
13381154379
秒答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电话咨询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