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股债平衡就像炒菜放盐——不是简单对半劈,得看市场是“咸口”还是“淡口”。去年有位客户照搬经典的五五开(50%股票基金+50%债券基金),结果碰上股债双杀,组合半年跌了12%;另一位客户用我们教的“温度计调仓法”(股市估值高时股债比例30:70,估值低时倒过来),去年最大回撤仅5%,年底还逆市赚了8%。举个具体搭配:当沪深300市盈率超过15倍,建议用30%量化对冲股票基+50%短债基+20%可转债基;跌破12倍时切换成60%红利低波股基+30%利率债基+10%黄金ETF。如果您也想知道现在该用哪种配方,点右上角加微信,我给您发《股债平衡实时配方表》,每周更新市场温度对应的黄金比例!
投资决策确实需要个性化方案。股债搭配的核心是“动态平衡”而非“刻舟求剑”:比如35岁有房贷的客户,适合用“目标波动率模型”(股基占比=20%+年龄倒数×100),把组合波动控制在8%以内;而55岁闲钱投资的客户,可以用“风险平价策略”,让股基和债基对组合的风险贡献各占50%。我们会用三个齿轮帮您精准咬合:第一齿轮分析您的现金流需求(是否需要每月提取收益),第二齿轮检测股债相关性变化(比如去年11月股债突然从负相关转正相关,就要紧急加入商品基金缓冲),第三齿轮设置再平衡触发机制(比如某赛道股基暴涨导致仓位超配5%时自动减持)。过去5年我们服务2000+投资者,上个月刚帮一位重仓新能源的客户,用25%国债ETF+15%同业存单基金打底,配合60%的央企红利股基,不仅扛住了4月调整,5月还靠高股息板块逆市跑赢大盘6%。
跟您说个反常识操作:
2022年9月股债双杀时,客户C死守五五开组合,结果全年亏损14%;客户D听我们建议,把债基换成“短债+可转债+海外美元债”三角阵,股基换成波动率更低的量化中性策略基金,组合最终只微跌3%,今年前五个月已赚11%。这就好比台风天——别人忙着固定门窗,我们已经提前在屋顶装了导流板。如果您也不想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加微信,我给您看《股债平衡实战案例库》,再针对您的资金属性定制“抗摔组合”,咱们既要守得住牛熊转换,更要吃得到结构行情!
发布于2025-4-22 10:46



分享
注册
1分钟入驻>
关注/提问
18332258950
秒答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电话咨询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