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基础数据评估:获取电网规划报告、负荷历史数据,可通过当地发改委、电网公司官网或第三方平台获取。重点关注主网短路容量,光伏接入点短路容量需>10 倍光伏装机容量。同时,了解变电站剩余容量,长期负载率>70% 的区域可能需升级改造,存在消纳瓶颈。
线路传输与渗透率评估:分析输电线路有功功率极限与现有负荷之差,差值<20% 的区域存在阻塞风险。还要考量分布式光伏渗透率,常规电网安全阈值≤30%,集中式光伏 + 风电渗透率安全阈值≤50%,超过阈值可能影响电网稳定,需配套储能等措施。
调峰资源评估:评估传统电源调峰能力,煤电深度调峰率>60% 为优质调峰电源。同时,计算新型调峰资源,储能装机需满足 “光伏装机 × 储能配比 × 时长”≥最大峰谷差。此外,关注光伏功率预测精度、AGC/AVC 响应速度等,这些都影响电网对太阳能电力的消纳能力。
政策与市场机制评估:了解当地是否有 “并网容量与调峰资源挂钩” 等政策,以及调峰、调频服务补偿标准,同时关注现货市场开放度,允许新能源参与电力现货交易可提升消纳能力。若当地政策支持力度大,市场机制完善,有利于提高电网消纳能力。
现场调研与风险预判:考察当地变电站、储能项目、负荷集聚区,与电网调度部门沟通了解实时调控能力。若出现 “主变容量不足 + 高渗透率 + 低负荷率” 三重叠加,该地区消纳能力严重不足,需谨慎投资。
发布于2025-4-16 15:53 武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