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上市公司减持规则的特殊之处
特定股东锁定期延长: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上市后36个月不得减持股份。核心技术人员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和离职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首发前股份,且自所持首发前股份限售期满之日起4年内,每年转让的首发前股份不得超过上市时所持公司首发前股份总数的25%。
未盈利公司股东减持限制:对于上市时尚未盈利的公司,控股股东、董监高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在公司实现盈利前不得减持首发前股份,但公司上市届满5年的,不再受此限制。
减持方式优化:允许特定股东每人每年在二级市场减持1%以内首发前股份,在此基础上,拟引导其通过非公开转让方式向机构投资者进行减持,不再限制比例和节奏,并对受让后的股份设置12个月锁定期。
强化信息披露:在保留现行股份减持预披露制度的基础上,要求特定股东减持首发前股份前披露公司经营情况,向市场充分揭示风险。
对股价的影响
短期冲击:减持会增加股票的供给量,如果市场需求不变或增长缓慢,供大于求会使股价面临下行压力。尤其是大股东或重要股东的减持,可能向市场传递出他们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不乐观的信号,导致投资者信心下降,引发恐慌性抛售,加剧股价下跌。
长期分化:对于优质的科创板公司,即使有股东减持,长期来看,由于其具有良好的业绩支撑、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股价可能会在短暂波动后逐渐回归理性,继续保持上升趋势。而对于业绩不佳、发展前景不明朗的公司,减持可能会成为股价持续下跌的催化剂,使其在市场中逐渐被边缘化。
发布于2025-4-8 13:50 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