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到的“身边人都在买”有一定道理。
近年来,香港保险由于其高收益储蓄功能、货币灵活度和保障设计灵活等特点,吸引了不少跨境投资者。
但选择保险前,我们需要先澄清一个关键点:保险的本质是风险管理,而非单纯“高息储蓄”。接下来我结合案例和实际场景,帮您理清思路
优势1:储蓄型保险收益可能超定存(但需长期持有)
例子:
王女士5年前在港投保分红保单,年缴12万港币,今年退保可拿回约75万港币(年化约4.5%)。若选“不退保”,到第10年收益可能达8%以上。而同期内地5年定存利率约2%-3%,差距显著。
但务必注意:
退保有锁定期(通常5年),提前退可能亏损
收益受保险公司投资能力影响,非绝对稳赚
优势2:货币自由度高(港元/美元计价)
如果您的资产配置需要 分散人民币风险:
投保货币可选美元、港元,抵御本币贬值
2022年案例:李生用美元保费投保,当年汇率波动下,本金增值+汇率收益合计超10%
适合人群:
有外汇资产或计划留学/移民
对人民币中长期贬值有预期
优势3:重疾险保额高+理赔宽松
香港重疾险常含“首10年额外赔付50%保额”条款。例如:
张先生投保200万港币重疾险,确诊癌症时获赔300万(因在保单前10年)
定义更广:内地可能不赔付的“极早期疾病”,香港可能覆盖
对比内地:
同价位保额通常低30%-50%,且部分疾病的理赔条件更严格
潜在误区提醒(根据您的描述重点说)
1️⃣ “只求高利率,忽略保障”
案例:某客户投保储蓄险后,因未配置医疗险,重疾自费50万
正确用法:储蓄+保障分开规划,别把保险当纯理财产品
2️⃣ “五年回本”思维陷阱
保险锁定期通常5-8年,中途退保可能本金缩水
建议:匹配长期不用的资金(如子女教育金、养老储备)
✨ 下一步:定制化方案沟通
每个人的资金规划目标不同,我建议您提供以下信息,我帮您快速分析:
您计划投入的资金规模和使用期限
主要需求:纯粹增值?风险管理?还是两者结合?
是否已有内地保险配置(避免保障重复或缺口)
可随时找我进一步讨论
发布于2025-3-15 23:46 北京
当前我在线
直接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