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高息互联网存款突然消失,主要是因为监管收紧和中小银行风险暴露。这类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揽储,虽然收益诱人(普遍超4%),但存在跨区域经营、变相高息揽储等问题,甚至被类比为P2P模式。现在想找替代品,可以考虑以下方向(具体方案可右上角加微信详聊):
1. 银行短期理财成新宠
存款利率普降后,银行理财规模单月暴涨2万亿,尤其短期的现金管理类、固收类产品受捧。这类产品收益普遍在3%-4%,比存款高,且流动性接近活期23。比如中短债基金,既能赚债市牛市的红利,又能灵活支取。
2. 结构性存款“保本不保息”
虽然结构性存款利率浮动(预期2%-4%),但本金绝对安全。适合能接受收益波动的保守型用户,比普通定存更有想象空间。
3. 增额终身寿险锁定收益
近期银行主推的储蓄型保险,比如增额寿,现金价值写进合同,长期复利接近3.5%。虽然流动性差,但适合做教育金、养老金等长期规划。
4、如果追求更高收益且能接受境外配置,香港储蓄分红险值得关注:长期复利6%-7%,本金安全,最早4年或者5年回本,美元计价抗通胀,还能做资产隔离。
需要具体方案可右上角添加微信,帮你对比产品优劣,搭配投资理财产品,争取稳健的基础上可以获得心仪的回报收益。
发布于2025-3-4 17:58 免费一对一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