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选择
基于策略类型互补
趋势跟踪与均值回归:趋势跟踪策略旨在捕捉市场的长期趋势,在价格上涨或下跌趋势形成时进行交易;而均值回归策略则基于价格会围绕其均值波动的原理,在价格偏离均值时进行反向交易。将这两种策略组合,可以应对不同的市场行情。例如,在市场呈现明显趋势时,趋势跟踪策略发挥作用;而在市场震荡时,均值回归策略可能会有较好的表现。
动量策略与反转策略:动量策略是指买入近期表现强势的资产,卖出近期表现弱势的资产;反转策略则相反,买入近期表现弱势的资产,卖出近期表现强势的资产。这两种策略在不同的市场阶段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组合使用可以平衡风险和收益。比如,在市场持续上涨的初期,动量策略可能表现出色;而在市场上涨后期出现反转迹象时,反转策略可能会带来盈利。
考虑市场环境适应性
不同市场周期策略:根据市场的牛熊周期选择不同的策略进行组合。在牛市中,趋势跟踪策略和动量策略通常表现较好,可以适当增加这类策略的权重;在熊市中,防御性策略如套利策略和均值回归策略可能更具优势。例如,在牛市行情中,增加股票多头趋势跟踪策略的比例;在熊市中,提高期货套利策略的配置。
不同行业和板块策略:不同行业和板块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差异较大。可以针对不同行业和板块制定相应的量化策略,并进行组合。例如,同时配置科技行业的成长股量化策略和消费行业的价值股量化策略,以分散行业风险。当科技行业表现不佳时,消费行业的策略可能会起到稳定收益的作用。
确定策略配比
风险平价原则
根据每个策略的风险贡献来确定其在组合中的权重,使每个策略对组合整体风险的贡献相等。通过计算每个策略的风险指标,如波动率、最大回撤等,然后根据这些指标来调整策略的配比。例如,如果策略 A 的波动率较高,策略 B 的波动率较低,为了实现风险平价,可能会降低策略 A 的权重,增加策略 B 的权重。
收益 - 风险优化
运用数学模型,如均值 - 方差模型,在给定的风险水平下最大化组合的预期收益,或者在给定的预期收益目标下最小化组合的风险。通过历史数据回测,估计每个策略的预期收益和风险,然后根据模型计算出最优的策略配比。例如,通过均值 - 方差模型计算得出,在风险可承受的范围内,策略 C、策略 D 和策略 E 的最优配比为 40%、30% 和 30%。
动态调整策略组合
定期评估与调整
定期对策略组合进行评估,根据策略的实际表现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调整策略的配比。可以设定每月、每季度或每半年进行一次评估和调整。例如,每季度对策略组合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如果发现某个策略在过去一个季度的表现持续不佳,且市场环境不利于该策略继续发挥作用,可以适当降低其权重,增加其他表现较好的策略的权重。
应对市场突发事件
当市场出现突发事件,如重大政策调整、自然灾害、国际局势紧张等,可能会导致市场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此时,需要及时对策略组合进行调整。例如,当央行突然宣布加息时,可能会对股市和债市产生不同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股票策略和债券策略的配比。
策略失效处理
如果某个策略在实际运行中出现连续亏损或与预期表现严重不符,判断该策略可能失效,应及时将其从组合中剔除,并寻找新的策略进行替代。例如,一个基于特定技术指标的量化策略,在市场风格发生变化后,连续多个月出现亏损,经过分析认为该策略已经失效,此时应果断将其剔除,重新选择适合当前市场环境的策略加入组合。
发布于2025-2-19 18:47 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