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兴经济
回报位居榜首的是南方中国新兴经济9个月持有。
根据三季度报告,该基金的前十大持仓中,除特斯拉外,其余均为中国公司。
虽然主打“中国新经济”主题,但前十大重仓股中仍涉及黄金股、教育公司等多元化领域。
基金经理王士聪在三季度报中表示,2025年看好四个方向:
AI周期;
港股成长股(高股东回报、估值低于海外同行,兼具成长和价值);
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出海;
全球降息大周期受益股。
该基金主动筛选有长期投资意愿的投资者,需持有9个月后才可赎回。
其股票投资占基金资产比例为45%-95%,其中投资于“中国新兴经济”范畴内证券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
中欧港股数字经济(015884)回报排名第二,全年收益39.3%。
该基金主投港股数字经济主题,股票投资比例为60%-95%,其中投资于港股数字经济主题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
前十大持仓来看,重点关注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和教育行业的港股公司。
南方港股数字经济(019265)与之类似,全年收益 38.45%,
投资于港股数字经济主题优质公司,股票投资比例为60%-95%,其中投资于港股数字经济主题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
前五大持仓包括老铺黄金、阿里、美团、腾讯和京东。
从重仓股集中度来看,南方中国新兴经济9个月最高,为75.78%;
其次是南方港股数字经济(56.94%),
中欧港股数字经济最低,为55.94%。
这类港股中概股基金在2024年表现良好,但前两年为负回报,主要受港股流动性影响。
2021至2023年外资持续流出导致其表现欠佳,不过,经历三年下跌后,港股估值处于低位。
2024年9月央行推出金融支持工具,市场情绪反转,吸引外资和内地资金抄底,推动这些基金反弹。
此外,天弘中证中美互联网(009225),跟踪中美互联网指数,去年收益达到35.8%,排名第九。
值得注意的是,这只基金因为配置美股,在2023年也斩获了30%+涨幅。
十大重仓股涵盖美国和中国的互联网龙头公司。
基金经理在三季度报中指出,这些已经拥有了极广泛的客户群体,也是最容易看到AI业务实际落地并带来收入增长的公司,从中期维度来看依然有不错的增长空间。
从费率来看,天弘中证中美互联网的托管费和管理费合计仅为0.85%,为四者中最低,而南方中国新兴经济9个月持有基金规模最大。
02
美股
景顺长城纳斯达克科技市值加权ETF(159509)是今年收益排名第五的QDII基金,年内回报率达37.8%。
该基金跟踪纳斯达克科技市值加权指数,这一指数专注于衡量纳斯达克100指数中科技公司的表现,与纳斯达克100相比,权重更加集中于科技行业。
截至三季度末,基金前五大持仓为微软、苹果、英伟达、Meta和博通。
华宝纳斯达克精选(017436)回报排名第六,主要投资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公司,全年收益率37.3%。
截至三季度末,前五大持仓为英伟达、苹果、特斯拉、微软和博通。
易方达MSCI美国50ETF(513850)风格类似,跟踪MSCI美国50指数,专注大盘股,2024年全年收益率34%。
截至三季度末,前五大持仓为苹果、微软、英伟达、亚马逊和Meta。
嘉实美国成长人民币(000043)专注投资美国大盘成长型股票,全年收益率 32.7%。
截至三季度末,前五大持仓为英伟达、苹果、微软、亚马逊和 Meta。
其股票及其他权益类证券市值投资比例不低于90%,大盘成长型股票投资比例不低于权益类资产的80%。
大盘成长型股票指市值超20亿美元,市净率、中期预期盈利增长率、最近5年收入增长率等指标较高的股票。
易方达标普信息科技人民币(161128)跟踪标普500信息技术指数,全年收益率32.4%。
三季度末,前五大持仓为苹果、微软、英伟达、博通和甲骨文。
由于主动选股等因素,这些基金在2024年均跑赢了纳斯达克100指数。
从持仓集中度排序来看:
最高:景顺长城纳斯达克科技市值加权ETF(72.17%)
其次:华宝纳斯达克精选(70.9%)
易方达标普信息科技人民币(68.5%)
易方达MSCI美国50ETF(54.28%)
最低:嘉实美国成长人民币(52.48%)
在这几只基金中,易方达MSCI美国50ETF的费率最低。
03
全球布局
富国全球消费精选人民币(012060)在2024年QDII基金回报榜单中排名第三,全年收益38.5%,采取全球化布局,主要投资全球消费精选股票。
截至三季度末,前五大持仓为腾讯、美团、泡泡玛特、携程以及为耐克等全球知名运动品牌提供服务的运动鞋专业制造商华利集团。
该基金投资组合配置为:股票(含存托凭证)投资占比60%-95%,投资于全球消费精选股票(含存托凭证)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
投资境外股票(含存托凭证)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20%,投资境内比例也不低于20%。
易方达全球成长精选(012920)也可投资全球市场,投资于境外市场资产比例不低于20%,投资于境内市场比例也不低于20%,全年收益37%。
截至三季度末,前五大持仓包括腾讯、微软、台积电、美团和博通。
华夏全球科技先锋人民币(005698)专注全球科技股投资,全年收益 34.6%。
其第一大重仓资产是与 FANG+™指数挂钩的交易所交易票据(ETN),占比近9%,提供3倍于指数的日回报。
该指数追踪 CrowdStrike、博通、Servicenow、Meta、苹果、亚马逊、谷歌母公司 Alphabet、英伟达、奈飞及微软这10家知名科技公司。
截至三季度末,其余四大重仓股为台积电、英伟达、Meta 和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该基金投资比例为:股票投资占比60% - 95%,投资于全球科技先锋主题相关证券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比例不低于 50%。
投资全球市场的还包括嘉实全球产业升级(017730),全年收益31.6%。
投资于境外市场资产比例不低于20%,投资于境内市场比例也不低于20%,股票(含存托凭证)投资占比不低于80%,专注产业升级主题。
截至三季度末,信息技术板块占比高达97.4%,重仓股集中在AI相关半导体领域。
国富全球科技互联人民币(006373)全年收益 31.4%,同样聚焦全球市场,重仓AI相关板块,前五大持仓为台积电、微软、英伟达、亚马逊和 Meta。
其投资组合比例为:股票投资(含存托凭证)占比60%-95%,投资于全球科技互联主题相关公司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通过港股通机制投资股票占比不超过基金股票资产的50%。
在费率方面,易方达全球成长精选优势明显,托管费和管理费率合计1.4%,基金规模最大的是国富全球科技互联人民币。
04
香港国央企 + 中概股杠杆策略
国泰中证香港内地国有企业ETF(159519)去年收益达36.23%,排名第八。
其跟踪内地国有指数,由中证香港100指数中市值最大的40只内地国有企业概念股组成。
基金前五大重仓股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移动、中海油和中国银行,金融与能源两大行业合计占比66.4%。
华夏中证香港内地国有企业ETF(513810)去年收益34.5%,也跟踪该指数,不过从十大重仓股占比来看,集中度相对分散。
这两个基金大幅跑赢市场,与红利股受资金追捧密切相关。
相比A股,港股国央企股息率更高,2024年利率中枢下移提升了红利股性价比,吸引大量资金涌入红利板块。
另一种出色策略是兼顾防御性红利资产与高增长互联网公司。
其中,易方达恒生H股ETF(510900)表现最佳,全年收益31.8%,跟踪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覆盖在香港上市的50只中国内地企业大盘股与流动性最好证券。
基金十大重仓股是高竞争力中概股与防御性国央企组合,攻守兼备。
华夏恒生中国企业 ETF(159850)同样跟踪该指数,全年收益31.6%,前十大持仓相同,仅集中度略低。
嘉实H股指数(QDII - LOF)(160717)全年收益30.7%,也追踪此指数。
区别在于LOF产品可在交易所交易,也能通过场外渠道申购赎回,而ETF主要通过交易所交易。
从前十大重仓股占比看,这几只基金持股集中度相近,都在55%左右:
易方达恒生H股ETF(56.4%)
华夏恒生中国企业ETF(55.69%)
嘉实H股指数(QDII-LOF)(55.32%)
华夏中证香港内地国有企业ETF(51.55%)
从费率看,两只港股国央企ETF和恒生国企ETF费率较低,规模最大的是H股ETF。
以下为大致一览,具体详情可用于我私信
中国新兴经济基金
排名:首位
利率:9个月持有期的前十大持仓主要集中在中国公司,包括特斯拉等。基金经理王士聪预计2025年将关注AI周期、港股成长股、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出海、全球降息大周期受益股等领域。
中欧港股数字经济基金
排名:第二位
利率:全年收益为39.3%,主要投资于港股数字经济主题,股票投资比例为60%-95%。
南方港股数字经济基金
排名:与中欧港股数字经济基金相近
利率:全年收益为38.45%,投资方向与中欧港股数字经济基金类似。
景顺长城纳斯达克科技市值加权ETF
排名:第五位
利率:年内回报率达37.8%,跟踪纳斯达克科技市值加权指数,主要投资于微软、苹果、英伟达等科技公司股票。
华宝纳斯达克精选基金
排名:第六位
利率:全年收益率37.3%,主要投资于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公司,如英伟达、苹果、特斯拉等。
易方达MSCI美国50ETF
排名:风格类似上述QDII基金
利率:全年收益率34%,跟踪MSCI美国50指数,专注于大盘股。
嘉实美国成长人民币基金
排名:专注美国大盘成长型股票
利率:全年收益率32.7%,投资于英伟达、苹果、微软、亚马逊等成长型科技公司。
这些QDII基金在2024年的表现普遍较好,多数超过了预期的回报率,尤其是在科技和数字经济领域的投资表现突出。请注意,投资有风险,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进行详细研究并考虑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
发布于2025-1-16 10:36 上海